随着七部委发布《办法》,标志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或将逐步进入规范阶段。一直以来,消费者考虑新能源产品的顾虑除了续航时间和充电问题外,一个重要但一直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动力电池衰减过后的处理问题。事实上,废蓄电池回收,目前的新能源行业相关法规并不完善,西安回收,不同企业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
早在2017年2月初,科技部等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及“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立完善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情况。
根据此次发布的《办法》内容显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具体是由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回收服务网点,收集后集中贮存并移交给与其协议合作的相关企业。
此次发布的《办法》仅针对动力蓄电池,包括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等,不含铅酸蓄电池,也不包括用量同样很大的手机等数码产品用锂电池。
有行业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动力蓄电池与日常使用的铅酸蓄电池以及手机等数码产品使用的锂电池有行业区别,该领域的电池回收办法会另外再近期发布。因此,此次发布的《办法》主要针对动力电池行业,也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
中国已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动力蓄电池产销量也逐年攀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2年新能源汽车共推广1.7万辆,装配动力蓄电池约1.2GWh。特别是2013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截至2017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80多万辆,装配动力蓄电池约86.9GWh。
随着时间步入2018年,中国将正式迎来一批动力电池的退役潮,而此次多部委印发的暂行办法,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
事实上,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也是逐渐增多。根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品牌达到了300多家,随之产生的就是各种不同的发展思路与标准,此前就曾出现过充电接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电池组不利于拆解回收的局面。
北京晨报讯(记者 和玲)春节过后,一大堆新政向新能源车市场砸来。日前,相关部门委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至此明确规定动力电池的回收主体责任人是汽车企业。
《办法》*五条指出,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电池回收站,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坚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遵循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办法》还指出,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不难发现,汽车生产企业将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电池生产企业、回收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可通过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各自发挥所长。
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5—8年,从2009年我国开始推广新能源车,这意味着从今明两年开始,我国新能源车车型将逐渐进入更新换代期。此时出台关于蓄电池回收办法是解了燃眉之急。《办法》提出,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在保证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开展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综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与经济效益,并**不可利用残余物的环保处置。
可见,伴随着蓄电池回收进入一个峰值期,围绕所含的钴、镍等原材料,电池回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废旧动力锂电池从中回收的钴、镍、锰、锂和铁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将**53亿元,到2020年将**百亿元。对此,相关*指出,如何实现有效的梯次利用以及如何不把污染转嫁到其他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再利用等问题都需要相关补充办法来加以规范。
在回收再利用方面,日本企业一直走在前面,值得我们学习。丰田汽车就与住友金属合作,在日本本土启动回收镍氢电池的项目,借助住友金属高纯度提取技术,已可回收电池组中50%的镍,废旧电池回收,进而实现了混合动力车动力电池中镍的多次利用;本田汽车2012年则与日本重化学工业公司合作,配置了一条可以回收80%稀土金属的生产线,以用于制造新镍氢电池。